2017年5月28日,上海体育学院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在图文信息楼第一会议室和第二会议室举行了2017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此次论文答辩会共有6名博士研究生(含1名留学生)参加。由9名校外专家、11名校内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
杨亮斌博士学位论文《建构主义视域下中小学校武术课程研究》以建构主义为理论视域,以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为切入点,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学校的武术课程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设置了“武术课程改革与课程改革理念更加契合”、“将武术课程建设成综合性的知识平台”、“使武术教育的发展遵从教育需求”、“构建新的武术课程模型”、“使传统武术进入学校课程体系”五大目标。围绕五个目标的达成展开扎实、细致的研究工作,为中小学校武术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陈新萌博士学位论文《武术缄默知识体系与教育实践研究——默会认识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和多学科经典理论(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跨文化交际传播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现象学、诠释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建构学习、社会实践等理论工具,剖析武术缄默知识的概念、性质、形式、结构组成、文化内涵、获得机制、教育意义和实践方法,全方位提取、梳理、总结武术知识的话语存在、缄默内涵、形塑模式以及默会背景的运作机制。对作为武术知识两大类型之一的缄默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武术哲学认识论的完善和武术教学实践观的指导具有较大意义和价值。
朱君博士学位论文《京师武术文化研究(以北京为个案)》在查阅京师武术文化历史、发展现状等文献资料基础上,先后5个月深入北京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学口述历史调查。紧紧围绕京师武术文化的价值这条主线,分析京师古代、近代、现代武术文化状况,总结京师武术文化的特征、发展规律、演进动因等。该研究补充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丰富了中国武术史内容。
罗德里格博士学位论文《解释学视野下中国武术在非洲的传播与记忆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历史法、参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非洲传播进行全景式考察,借用解释学视角和理论从非洲人对武术的视觉与身体记忆两方面,挖掘非洲人对武术的“新理解”。该研究以“他者”眼光研究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开创了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的新思路,丰富了武术国际传播理论的内涵。
段丽梅博士学位论文《武术“身体教育”全面育人研究》以现代教育和体育“去身”、“去人”趋势,尤其是中国教育和体育“去中国化”现状为背景,立足于“武术传承如何通过身体教育全面育人从而建构精神”的问题视域,综合运用文献法、体验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武术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文本与体验之经验,挖掘传统武术全面育人、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遗产,以服务于当今学校武术教育教学的改革。
王晓晨博士学位论文《学校武术教育百年变迁研究(1915-2015)》立足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体育学等学科基础,动用教育变迁、长时段史、文化冲突、身体、身体美学、仪式、服饰、人学等理论工具,结合历史研究、田野调查、口述历史等研究方法,对百年学校武术教育的发生、发展、变迁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期审视。在归纳学校武术教育在各长时段内阶段特征后,对学校武术教育的教育思想、内容选择、师资构成、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主要方面在各长时段内的变迁进行了逐一考量,并对学校武术教育变迁的动因进行多维分析。在总结学校武术教育变迁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结合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未来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改革对策。
答辩委员会专家对6名博士生的严谨精神、学术功底、创新成果给予了肯定,同时又围绕“视角的切入、样本的选取、方法的把握、分析讨论的深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后决定,一致同意建议学术委员会授予6名申请人博士学位。
[作者/刘文武 摄影/徐冬根]
[报送单位/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